關停15個小組,能救豆瓣嗎?

 

假如再慎重點說如果,是直至2019年,小組使用者和書多媒體使用者才變為了兩撥人。從2018年開始,豆瓣使用者量開始發生快速增長;2019年的月活耀人數,比2018年快速增長三倍。截止到2021年8月,月活耀人數更是突破了千萬量級。

↓ ↓ ↓

但是,豆瓣又無法將小組與書多媒體徹底忘卻開來。並非所有流量都能變現的,也並非所有使用者都能轉換成顧客。如果走到微信、QQ這般體量級,不然光憑千萬的月活,豆瓣想靠打分機能生存,幾無可能將。

點擊“閱讀書名”查看更多發展史消息

月活高了,對以電視廣告為主要商業模式的豆瓣而言,自然是一件壞事。更遑論歌迷的購買力驚人,還能為豆瓣集市(豆瓣的官方帶貨電視頻道)的交易額添磚加瓦。但是,事事都有兩面性。狂熱的歌迷帶來了流量,也發生改變了豆瓣的生態環境。

在禽流感反覆的今日,經濟發展上行,大眾的消費在不斷降班。一邊是停滯不前的表演,關張的影片院;一邊是告別小劇場、影片院的觀眾們。當願意去看影片的觀眾們越來越少,以影片打分成主業的豆瓣,日子無疑更傷心了。好光景何時就可以回去呢?

關停小組,有用嗎?

但在打分應用軟件一家獨大,各類新聞媒體不斷拿豆瓣說事的情況下,豆瓣評分就幾乎等於“口碑”了,就會給製作者帶來很大的榮譽感或恥辱感。

“新聞自由”沒有錯,官方不干預小組討論內容也是豆瓣一直以來的營運方針。但這並不代表使用者的講話可以違反公序良俗。當“哈組”此種以分享笑話為職責的豆瓣小組,都隨處可見嘲弄女性的段子,豆瓣走向自查也是一種必然了。

這也是豆瓣面臨的多重困局:打分的公平性問題遭遇批評,提供更多街道社區機能的豆瓣小組愈來愈烏煙瘴氣。前者威脅到了豆瓣的命脈,但現階段上看,仍沒有其它打分門戶網站可以撬動豆瓣的話語權。後者威脅到了豆瓣的投資收益,愈來愈多的現像表明,做街道社區就可以掙錢,對文青個性嚴重的豆瓣更是如此。

【文/馬二】

豆瓣官方關停了15個違禁小組。原來的使用者又湧向了新的小組。就有如當年的貼吧般,“XX吧”被封禁,“新XX吧”快速發生。如果豆瓣像騰訊貼吧一樣,官方的“吃相”太過難看,使用者自願退場。不然這隻能是又一場“空城計”。

如果說,豆瓣的“雙親皆禍害”的小組使用者,講話吐槽的多是自幼受到的靈魂、心靈創傷,應當被理解與共情;那么,豆瓣一些小組的言論,簡直是不堪入目。更有甚者,完全能被視之為一味偏見。特別是這一年更加尤甚。

故事情節。

3月22日,豆瓣官方發佈公告稱,依照《关于进一步加强“饭圈”乱象治理专项行动的公告》的工作要求,給豆友營造一個清朗的互聯網探討環境,決定解散包含古玩雜貨攤、青三創四熱血組、十九樓資料庫等在內的問題小組15個。

為的是爭取途人,各路歌迷以豆瓣打分和評論家為陣地興風作浪。為的是賺取黑錢,各路水軍排兵佈陣、低價接單,為許多德不陰離子的經典作品謀取了聲望。那些都已經負面影響了行業的正常生態環境。

2022年3月24日 刊| 總第2821期

從商業邏輯來說,豆瓣是不能動真格去處置他們的衣食父母的,但即使有官方督導,這一次大概不能是“捉放曹”的該遊戲,而是得掏出些壯士斷腕的力度來。

這批使用者,不願意嚴格遵守“社交、評分兩不干預”的土著規則,隨意跳入跳出,或趕赴愛豆的影視劇詞條下評分、評論家,或為對家留下一星評論家,或在小組中為自家歌手搖旗吶喊。幾乎每一流量明星,都有專門維護豆瓣數據的歌迷族群。她們掌握了一套評分密碼,如果依計處事,或許能無往不利。

現如今認為,雖無法說這是刻板第一印象;也要宣稱,那嗎是舊日光景了。假如嗎要追本溯源,豆瓣書多媒體和豆瓣小組,到底誰是小弟還不太好說。至少,小組溝通交流與評分機能,是同在2005年上線的。其實,使用者是兩撥人而已。

如果人一多,就難亂。管得嚴,則動靜小許多。放得寬,則鬧騰歡一點。早年的網絡,傳播度和管控度都比不上今日,貼吧衰敗前也曾“內藏神靈”。各式各樣奇葩言論,各式各樣臭味舉動,各式各樣荒誕操作,層出不窮,看得人歎為觀止。

彼時彼刻,恰如此時此刻。

所以,豆瓣遭到自查的其原因,和一星五星極端化、打分日漸不公正也有關係。書多媒體的豆瓣打分無論高低,按說不能負面影響到社會的經濟發展。其本質上說,它只是自嗨產物。打分高了,製作者和歌迷歡喜一點。低了,失落一點。

新來的使用者是哪種身分?有十分一部分是熱搜話題發燒友與明星歌迷。2019年新年檔《流浪地球》公映時,豆瓣曾颳起一場“《流浪地球》打分該事件”。時至今日,無須談論此次該事件有何意義,它至少讓一些人徹底入駐了豆瓣。

選秀本就是最熱門話題,帶有全民參予的屬性。這檔綜藝節目的痴迷者、將八卦當做事業的發燒友湧向豆瓣,成了八卦新聞和明星鄰近信息的“自來水”。

大刀闊斧的內部結構調整,使得一大批豆瓣晚期以科學知識菁英為代表的核心使用者陸續流失。豆瓣的使用者內部結構趨於大眾化。新湧向的三百萬人(也許更多,許多老使用者並沒有小組講話的習慣),成了豆瓣對外發聲的喉舌。無論自己承不承認。

儘管無法和QQ、支付寶此種9億、10億量級的“巨無霸”相提並論,但較之早年的豆瓣來說,新人的來臨仍讓豆瓣的關注度提高了不止一個量級。相對而言,NBA該事件之後,同為社交應用軟件的虎撲月活耀人數直接跌至了200多萬。

與那些社交網絡平臺較之,豆瓣無疑是個小眾網絡平臺。按理說,如果秉承圈地自萌的立場,本不應颳起過於的波瀾。但它獨特的打分屬性,又將之情不自禁地推至了大眾化。更關鍵的是,在移動APP上,小組和書多媒體只有一牆之隔。

久而久之,豆瓣打分的公平性不斷遭遇批評。但只是即使打分的事,豆瓣本不必受到這么多指責。它的問題,更多的表現在豆瓣小組一些使用者的言論上。

對資深網友聽眾而言,豆瓣現如今的境況或許略顯熟識。在此之前,天涯、貓撲、騰訊貼吧,都曾經歷過此種事。社交門戶網站的屬性就擺到這兒。

新人來了,事就多了

除此之外,選秀綜藝節目《偶像练习生》,也是豆瓣小組生態環境發生改變的起源。

這是繼3月15日網信職能部門工作檢查組入駐豆瓣後,豆瓣爆出的第二則消息。在此之前,豆瓣也曾多次解散涉飯圈亂象娛樂類小組,但本次在官方指導下做出的澄清,或許更為意味深長。處於風口浪尖上的豆瓣,大抵嗎須要發生改變了。

豆瓣賴以立足於武林的,是豆瓣打分。能為豆瓣帶來流量和投資收益的,卻是豆瓣小組。

在最先的這些年,豆瓣和豆瓣小組還是三個族群。在大眾最初第一印象中,豆瓣只是一項用以為書多媒體打分、看分的工具。一部國產片公映了,一部海外影片出資源了,進影院、找資源之後先看一看豆瓣評分,就算太低乾脆不看了。

文章標簽   偶像練習生 流浪地球 關於進一步加強“飯圈”亂象治理專項行動的公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