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京《攀登者》唱功出圈,參演平凡小人物,腳傷堅持雪地拍片

 

影片總體使用經典的三幕劇內部結構,防止了故事情節上拖泥帶水:第一幕講訴第二次徒步攝像機遺失的惋惜,為之後的情節鋪墊;第二幕徒步隊經歷高強度體能訓練和三次損兵折將的挫折;第三幕徒步隊抓住最後的窗口期,克服極端天氣情況成功登頂。三個半小時的電影故事情節安排緊湊,高潮迭起。

而和國內現有的主旋律影片較之,《攀登者》不走“大人物大事件大情懷”的路線,聚焦吳京出演的方五洲這種有血有肉的小人物,把極端條件下的人性描繪提及了空前高度。

以往吳京的熒幕形像總被詬病過分“矮小全”、臉譜化,事實上也是因為故事情節須要。方五洲那個配角把吳京從戰狼的光環中解放出來了,《攀登者》中的吳京不再耍帥,而成了一個滿臉滄桑,兩鬢斑白的燒燃煤的普通工人。

當年的中國登山隊是一個值得銘記的英雄集體,而《攀登者》為的是還原這段發展史,也重大貢獻了本年度最佳群像演出。趙薇、張譯、胡歌、井柏然整個女演員班底紮根內蒙古崗什卡雪峰,接受了攀冰,雪地前進等極限體能訓練,力求還原在極限環境中的人的狀態,缺氧、患病等各式各樣突發狀況也都讓影片最終的呈現出效果更真實。

《攀登者》使用實景拍攝和CG技術融合的表現手法。影片以大全景環繞展現出了颶風雪崩等極端的生態環境,在影片院中好似能直接感受到雪塊拍打在眼前,視覺效果完全可以媲美荷里活的高概念大片。動作場面上,有吳京這種的專業武打女演員坐鎮,各式各樣在冰雪中飛撲、懸空也都很酷炫,“又燃又炸”。

如果說“戰狼系列”讓吳京成為堅不可摧,戰無不勝的超級英雄,《流浪地球》讓吳京成為有牽掛,有母愛的太空巨人的話,《攀登者》則把吳京的熒幕形像轉換成了有血有肉,會經歷挫折的平凡人。

此外,《攀登者》開拓性地把歷險片、災難片的等商業化類別的影片詞彙和主旋律影片敘事融合起來,讓獻禮片也能很奪人眼球。

文章標簽   攀登者 流浪地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