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投奔怒海》:內心深處理想的幻滅

 

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,快來關注刻苦的娛樂小故事

他一直在文化局的安排下參訪和了解柬埔寨解放後的世界,看見的是孩子鬥快摘黃瓜,生活富裕的新經濟帶,但紙是包不住火的,更何況是到處起「火」。

全劇以芥川汐見(張國榮飾)的視角,一步一步踏入1975年解放柬埔寨後的世界。影片開篇就是部隊浩浩蕩蕩入蜆港的鏡頭,紅旗飄揚,夾道兩側的老百姓喝彩揮手致意,芥川拿著照相機追隨部隊入城,努力捕捉每一個發展史鏡頭,最後被一個雙腳撐著柺杖的小孩吸引了,尾隨他來到尋常老百姓家。

芥川是國際友人,負責管理把解放後的柬埔寨生活呈現出給世界看,是一種外來者的檢視。

他感嘆著:「越南人的革命成功了,我自己的革命却失败了。」正便是這份戀殖情懷,讓身旁的青年幹部有機可乘,被標籤上「小资产阶级滥情」,視作對革命不忠,從蜆港調配到新經濟特區。

《投奔怒海》在1982年公映,是自《狮子山下:来客》(1978年)和《胡越的故事》(1981年)以來許鞍華對柬埔寨僑民的關愛,但很多人覺得許鞍華是借柬埔寨人的故事情節說內地,甚至澳門的故事情節。

及後,芥川邂逅了琴娘(馬斯晨飾)、祖明(郭富城飾)、阮祕書長(奇夢石飾)、夫人(繆騫人飾)等一大群在這怒湖中掙扎的人,而他們也不知不覺身陷其中。

《投奔怒海》於1982年在澳門公映,是編劇許鞍華「越南三部曲」的最後一部。

芥川意識到他們一直未看到事情的真象,只好提出獨自一人遊蜆港。只好,他邂逅了琴娘一間,看到了部隊在集市拉兵丁,新經濟發展區內人如草芥的境況,孩子在馬路上拾荒被遺棄的炸藥擊斃,寡婦因生計所迫而自縊等。

筆者在觀看過程中看到了一種幻滅,是人物對於理想的幻滅,故動畫版想集中在此探討,私心推介許鞍華的其它影片。

年輕時熱愛革命,年老時緬懷遊學法國巴黎歲月,幻想與幻滅之間,就是他的一生。

而編劇在《许鞍华说许鞍华》一書中卻則表示沒有此本意:「我当时只是honestly去拍一个越南故事,我有过要影射,但是戏出到来后连我自己都觉得似,但当时真是无此用心。」認為是無心插柳柳成蔭。

順便一提,這出影片的誕生也是絕處逢生,即使當時各式各樣其原因,同時三地所禁,張家輝也因而辭任「祖明」一角,改成初出茅廬的郭富城出演,是他的首部影片。郭富城在《好好拍电影》(2021年)中談到許鞍華(Ann)時,說了三點:第一,在劇組抽菸凶悍;第三,口裡說想拍商業片,只不過是走文藝路線。

與其說幻滅,不如說是芥川總算撥開濃煙見真章。在這陽光明媚、歡聲笑語背後是陰風怒號、濁浪排空的蜆港,他奮勇送琴娘和大哥返回,卻在護送途中身葬「大海」。

阮祕書長在影片中上場次數不多,卻是個饒有趣味的人物。他在椰林樹影下與芥川玩耍,談到過去的他們:年輕時曾遊學比利時巴黎,大半生獻身於革命,為革命入獄,年老時卻發現他們討厭喝比利時酒,食比利時菜,有時還想找比利時男人,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戀殖者。

筆尖至此,也只是粗略分析,若有閒餘時間,不妨找來看一看,也許你也會有不一樣的感悟。

確實,她在香港電影上就是這種的存有,拍他們所關心的話題,又不自覺將文化關愛和現代文學素質置在其中。

文章標簽   胡越的故事 獅子山下:來客 投奔怒海 好好拍電影 許鞍華說許鞍華